801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真题版整理
yys801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真题版整理
2023/11/06 截至目前更新至2022年
2000年
-
呼吸链
呼吸链又称为
电子传递链
,是由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能接受氢或电子的中间传递体所组成。代谢物(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在线粒体内经一系列传递体的传递作用,最终将氢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由于参与这一系列催化作用的酶和辅酶一个接一个的构成了链状反应,因次,常将这种形式的氧化过程称为呼吸链。这些传递体包括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同时还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凡参与呼吸链传递氢原子或电子的辅酶或辅基分别称为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
同工酶
同工酶是指
结构性质不同
,但却能催化相同反应
的两种或两者以上的酶群
或``酶型`。-
其一级结构上的差异是由
遗传
决定的。 -
他们的米氏常数$K_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各不相同,通常使用
电泳
将他们分开 -
同工酶对细胞的生长、发育、遗传及代谢的调节都很重要。
-
-
DNA的中心法则
- 描述从一个基因到相应蛋白质的信息流动的途径。
-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 是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
- 在某些病毒中的RNA的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
蛋白质的结构域
- 是介于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之间的一种结构层次。
- 是多肽链在二级、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
-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结构内部有一个疏水核心,包括1至多个模体。
-
cAMP:环腺苷酸
-
dAMP:脱氧腺苷酸
-
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
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
dTTP:脱氧胸腺嘧啶核苷三磷酸
-
TTP:焦磷酸硫胺素
-
IMP:次黄嘌呤核苷酸
-
XMP:黄嘌呤核苷酸
2001年
-
呼吸链
呼吸链又称为
电子传递链
,是由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能接受氢或电子的中间传递体所组成。代谢物(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在线粒体内经一系列传递体的传递作用,最终将氢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由于参与这一系列催化作用的酶和辅酶一个接一个的构成了链状反应,因次,常将这种形式的氧化过程称为呼吸链。这些传递体包括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同时还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凡参与呼吸链传递氢原子或电子的辅酶或辅基分别称为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
熔解温度
通常把加热变性是DNA的双螺旋
结构失去一半时
的温度称为该DNA的熔点
或熔解温度
,用表示。- DNA的Tm值一般在82~95℃之间。
- DNA的Tm值大小与DNA的均一性、G-C含量、戒指中离子强度、pH值和变性剂的添加等因素有关。
-
酶原
- 某些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活性,这些无活性的酶的前身(或前体)称为酶原。
-
酶原激活
- 使酶原转变为有活力酶的作用称为酶原激活。
- 酶原的激活机制主要是分子内肽链的一处或多处断裂,同时使分子构象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从而形成酶活性中心所必要的构象。
-
DNA 的中心法则
-
描述从一个基因到相应蛋白质的信息流动的途径。
-
是指遗传信息从 DNA 传递给 RNA,再从 RNA 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 传递到DNA的复制过程。
-
是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 RNA 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 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
-
TTP:胸腺嘧啶核苷三磷酸
TPP:焦磷酸硫胺素
-
cDNA:互补DNA
cAMP:环腺苷酸 -
ACP:酰基载体蛋白
CTP:胞嘧啶核苷三磷酸
-
THFA: 四氢叶酸
-
UQ:泛醌
2002年
- 操纵子
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一种功能单位。操纵子包括在功能上彼此有关的结构基因和控制部位。控制部位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一个操纵子的全部基因都排列在一起,转录时为一个转录单位,将几个结构基因一起转录成一条多顺反子 mRNA。调节基因通过控制操纵子的控制部位实现对操纵子的调节。
- 操纵基因
与特定阻遏蛋白相互作用调控一个基因或一组基因表达的DNA 序列。操纵基因与启动子毗邻,甚至与启动子交错重叠,它是原核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当操纵基因结合阻遏蛋白时会阻遏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或使RNA聚合酶不能沿 DNA 向前移动,介导负调节,使转录不能进行。
- 阻遏物
与一个基因的调控序列或操纵基因结合以阻止该基因转录的一类蛋白质。
-
核心酶:
- 核心酶由两个α亚基、一个β亚基、一个β’亚基和一个$\omega$亚基组成。
- 核心酶加上o亚基组装成全酶(即$α2ββ\sigma’\omega$),α亚基与启动子上游元件结合,β和β’亚基是RNA聚合酶的催化亚基,构成酶的活性中心,$\omega$亚基的功能与变性的RNA聚合酶的体外复性有关。
- 核心酶只能使已开始合成的RNA链延长,不具有起始合成RNA的能力,而$\sigma$亚基可以帮助核心酶识别转录起始位点,所以核心酶必须加入$\sigma$亚基才能表现出全部聚合酶的活性。
- 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小分子 RNA,属于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mRNA序列。
-
半保留复制:
在复制过程中首先DNA 双链上碱基间氢键需破裂并使双链解旋和分开,然后每条链可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新的互补链,结果由一条双链可以形成互补的两条双链。这样新成的两个DAN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在此过程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DNA 复制时,前导链上 DNA 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上DNA的合成是不连续的,故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
聚合酶链式反应:
是扩增样品中DNA量和富集众多DNA 分子中的一个特定 DNA 序列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以目的DNA分子为模板,以一对分别与模板5’末端和3’末端相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DNA 聚合酶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沿着模板链延伸至完成新的DNA合成,重复这一过程,即可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组成PCR反应体系的基本成分包括:模板、特异性引物、耐热性DNA 聚合酶、dNTP以及含有Mg2+的缓冲液。基本反应步骤为变性、退火、延伸。 -
氧化磷酸化:
当电子从 NADH 或 FADH2 经过电子传递体系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将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用以使 ADP 磷酸化为ATP,这一全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也称电子传递体磷酸化)。 -
P/O比:指应用某一物质作为呼吸底物,每消耗lmol原子氧时,使无机磷渗入到ATP中的摩尔数,即是每消耗 Imol原子氧时生成的 ATP的摩尔数。或指每对电子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原子所生成的 ATP 摩尔数。
-
糖异生作用: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这些非糖物质主要是生糖氨基酸、乳酸、甘油、丙酮酸。在生理情况下,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饥饿和酸中毒时,肾脏也可成为糖异生的重要器官。其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过程,糖酵解途径中的大多数反应是可逆的,但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这三个关键酶催化的反应是放能的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中它们由另一些酶来催化绕过这三个能障,需要 ATP 供能,以保证合成途径的进行。 -
熔解温度:
通常把加热变性使DNA的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熔点或熔解温度,用Tm表示。DNA的Tm值一般在82-95℃之间。DNA的Tm值大小与DNA的均一性、G-C含量、介质中离子强度、pH 值和变性剂的添加等因素有关。 -
必需氨基酸:
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蛋白供给的氨基酸。共有8种必需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
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慢无法满足机体需要,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 -
超二级结构:
在蛋白质分子中,特别是球状蛋白质中,经常可以看到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即a﹣螺旋、β﹣折叠片和β﹣转角等)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 结构域:是介于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之间的一种结构层次,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形成的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
-
别构效应:
当某些化合物与酶分子中的别构部位可逆地结合后,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部位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收到影响,从而调节酶促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
协同效应: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 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亚基与配体的结合,如果是促进作用,则称为正协同效应,反之则为负协同效应。2003年
-
遗传密码子:
- mRNA分子上从5’端到3‘端方向,由起始密码子AUG开始,每三个核苷酸组成一个三联体密码子。
- 遗传密码是由64个密码于组成,已伏定旗链上每个氨基 酸的合成顺序,以及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延伸和终止。
- **密码子:**是指mRNA分子中每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在蛋白质合成时,代表某一种氨基酸。
- **反密码子:**是位于tRNA反密码环中部、可与mRNA中的三联体密码子形成碱基配对的三个相邻碱基。在蛋白质的合成中,既能识别特定的氨基酸,又能识别mRNA 上的密码子,从而准确地将特异的氨基酸引入合成位点。
-
稀有碱基:
- 稀有碱基又称修饰碱基,是指核酸分子中除了常规碱基以外,还含有的含量极少的其它碱基,是核酸转录之后经甲基化、乙酰化、氢化、氟化以及硫化而成。
- **碱基堆积力:**指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平面垂直于中心轴,层叠于双螺旋的内侧,相邻疏水性碱基彼此堆积在一起相互吸引形成的作用力。其本质上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表现为疏水相互作用、极性和非极性排斥作用。
-
转氨作用:
在氨基转移酶(转氨酶)的催化下,一分子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分子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产物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为α﹣酮酸。转氨酶绝大多数的α﹣酮酸底物是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转氨酶种类多、分布广、活性高,在细胞酸吡哆醛。质和线粒体中都存在,不同的氨基酸需要不同的氨基酸转移酶催化。转氨酶的辅酶是磷酸吡哆醛。 -
呼吸链:
由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能接受氢或电子的中间传递体所组成。代谢物(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在线粒体内经一系列传递体的传递作用,最终将氢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由于参与这一系列催化作用的酶和辅酶一个接一个地构成了链状反应,因此,常将这种形式的氧化过程称为呼吸链。这些传递体包括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同时还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凡参与呼吸链传递氢原子或电子的辅酶或辅基分别称为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
丙酮酸羧化支路:
糖异生过程中为绕过糖酵解中丙酮酸激酶所催化的不可逆反应,丙酮酸需经过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作用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过程。 -
葡萄糖效应:
大肠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时,通常优先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只有当葡萄糖耗尽后,大肠杆菌经过一段停止期后,乳糖才能诱导8﹣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大肠杆菌才能充分利用乳糖,这种现象称为葡萄糖效应。 -
流体镶嵌模型:
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动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嵌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都可横向扩散。 -
沉降系数:
单位离心场强度的沉降速度为恒定值,称为沉降系数或沉降常数,用s表示。沉降系数是蛋白质、核酸、核糖体等的特征性常数,可反映分子的大小。蛋白质、核酸、核糖体和病毒等的沉降系数介于1X10-13~200x10-13s范围。为方便起见,10-13s 作为一个单位,称为沉降常数单位,用S表示。沉降常数s的值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 -
超二级结构:
在蛋白质分子中,特别是球状蛋白质中,经常可以看到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即α﹣螺旋、β﹣折叠片和β﹣转角等)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结构域:是介于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之间的一种结构层次,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
-
同工酶:
是指结构、性质不同,但却能催化相同的反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群或蘸型。其一级结构上的差异是由遗传决定的。它们的Km和Vm各不相同,通常用电泳将它们分开。同工酶对细胞的生长、发育、遗传及代谢的调节都很重要。变构酶: 变构酶又称别构酶。这类酶是寡聚体蛋白,含有两个或多个亚基。变构酶含有活性部位和调节部位,活性部位负责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调节部位负责控制别构酶的催化反应的速度。每一种变构酶的调节部位只能与它的专一性的调节物非共价的结合,当专一性底物与其调节部位结合时,其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使酶的催化部位对底物的结合和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改变其酶促反应速率及代谢过程。
2004年
-
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是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主要涉及生糖氨基酸、乳酸、甘油、丙酮酸等非糖物质。肝脏是正常情况下糖异生的主要器官,而在饥饿和酸中毒时,肾脏也可能成为糖异生的重要器官。这是糖酵解的逆过程,其中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催化的三个关键反应是不可逆的,需要其他酶来绕过这些能障,同时需要ATP供能以确保合成途径进行。
-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PCR是一种用于扩增DNA的技术,能够扩增样品中DNA量并富集特定DNA序列。其基本原理是以目标DNA分子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使用与模板的5’和3’末端相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作为引物,通过半保留复制机制沿着模板链延伸,最终合成新的DNA。PCR反应体系包括模板、特异性引物、耐热性DNA聚合酶、dNTP和含有Mg2+的缓冲液。PCR的基本反应步骤包括变性、退火和延伸。
-
必需氨基酸: 指人体不能自行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的氨基酸,必须通过食物蛋白质供给。共有8种必需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和缬氨酸。
-
电子传递链: 也称为呼吸链,由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能够接受氢或电子的中间传递体组成。在代谢物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通过一系列传递体传递,最终将氢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生成水。呼吸链涉及多种酶和辅酶,包括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是一系列链状反应的总称。
-
流体镶嵌模型: 提出了一种生物膜结构的模型,将生物膜描述为镶嵌有蛋白质的流动脂双层。在这个模型中,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对称性,蛋白质可以镶嵌在脂双层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内部,也可以横跨整个膜。脂和膜蛋白都可以横向扩散。
-
沉降系数: 沉降系数是蛋白质、核酸、核糖体等分子的特征性常数,反映分子的大小。它是单位离心场强度下的沉降速度,称为沉降系数或沉降常数,用s表示。蛋白质、核酸、核糖体等的沉降系数介于1x10^-13~200x10^-13 s范围,以10^-13 s为单位,称为沉降常数单位,用S表示。沉降常数的值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
-
超二级结构: 在蛋白质分子中,特别是在球状蛋白质中,经常可以观察到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如α-螺旋、β-折叠片和β-转角等)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称为超二级结构。此外,结构域是介于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之间的一种结构层次,是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
-
同工酶和变构酶:
- 同工酶:结构和性质不同,但能催化相同反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群或同型。它们的一级结构差异是由遗传决定的,Km和Vm各不相同,通常通过电泳分离。同工酶对细胞的生长、发育、遗传及代谢的调节都很重要。
- 变构酶:又称别构酶,是寡聚体蛋白,含有两个或多个亚基。变构酶含有活性部位和调节部位,活性部位负责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调节部位负责控制催化反应的速度。每一种变构酶的调节部位只能与它的专一性的调节物非共价结合。
2005年
- 转氨作用: 在氨基转移酶(转氨酶)的催化下,一分子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分子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为α-酮酸。转氨酶的辅酶是磷酸吐哆醛。
- P/O比: 是应用某一物质作为呼吸底物时,每消耗1 mol原子氧时,使无机磷渗入到ATP中的摩尔数。也指每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给氧原子时生成的ATP摩尔数。
- DNA的中心法则: 描述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RNA,再从RNA传递到蛋白质的信息流动途径。包括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DNA复制过程。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
- 核心酶: RNA聚合酶的组成部分,由两个α亚基、一个β亚基、一个β’亚基和一个ω亚基组成。核心酶在e亚基加入后形成全酶。核心酶负责RNA链的延长,而σ亚基可以帮助核心酶识别转录起始位点。
- 葡萄糖效应: 大肠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时,通常优先利用葡萄糖。只有当葡萄糖耗尽后,乳糖才能诱导β-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大肠杆菌才能利用乳糖。这种现象称为葡萄糖效应。
- 糖异生作用: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正常情况下,肝脏是主要器官,而在饥饿和酸中毒时,肾脏也可能成为重要器官。关键酶催化的反应是放能的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中通过其他酶催化绕过这三个能障,需要ATP供能。
- 超二级结构: 由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而成,形成有规律且在空间上可辨认的结构。超二级结构在结构的组织层次上高于二级结构,但没有构成完整的结构域。
- 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由于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其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导致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改变。
2006年
- 超二级结构:
在蛋白质分子中,特别是在球状蛋白质中,经常可以看到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即α-螺旋、β-折叠片和β-转角等)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在结构的组织层次上高于二级结构,但没有构成完整的结构域。 - 碱基堆积力:
指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平面垂直于中心轴,层叠于双螺旋的内侧,相邻疏水性碱基彼此堆积在一起相互吸引形成的作用力。其本质上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表现为疏水相互作用、极性和非极性排斥作用。 - cAMP:
3’,5’-环腺苷酸,由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水解并环化形成的,是细胞功能的调节分子与信号分子,是重要的代谢调节物质。许多激素通过cAMP发挥作用,它被称为第二信使。 - cDNA:
互补DNA,以m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的与其碱基互补的DNA。 - 巴斯德效应:
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酵母中通入氧气,葡萄糖的消耗量减少,抑制发酵产物积累的现象。在生醇发酵过程中,如果有氧的存在,3-磷酸甘油醛脱氢产生的NADH不能用于乙醛的还原,使得乙醇的产量下降。 - P/O比:
指应用某一物质作为呼吸底物,每消耗1 mol原子氧时,使无机磷渗入到ATP中的摩尔数,即是每消耗1 mol原子氧时生成的ATP的摩尔数。也指每对电子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原子所生成的ATP摩尔数。 - 构型和构象:
- 构型:指一个分子中由于不对称碳原子上各原子或基团间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不同,使该分子呈现特定的稳定的立体结构。当这种分子从一种构型转变为另一种构型时,需要伴随共价键的断裂和再生。
- 构象:指由于分子中的某个原子基团绕C-C单键自由旋转产生的不同的暂时性的空间排布形式。空间位置的改变,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 调节酶:
是指对代谢途径的反应速度起调节作用的酶。调节酶往往位于一个代谢途径的起始第一步或途径分支的交叉点。调节酶是一类双功能酶,既具有催化的功能,又具有同调节物结合而改变酶反应速度的调节功能。调节酶有多种调节机制,在代谢途径中存在两大类调节酶,一类是别构酶,它能可逆地与别构剂非共价结合而发挥作用;另一类是共价修饰酶,通过可逆的共价修饰进行调节。 - 氧化磷酸化:
当电子从NADH或FADH2经过电子传递体系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将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用以使ADP磷酸化为ATP,这一全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也称电子传递体磷酸化)。
2007年
- 核酶: 是具有催化功能的小分子RNA,属于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mRNA序列.
- P/O比: 指应用某一物质作为呼吸底物,每消耗1 mol原子氧时,使无机磷渗入到ATP中的摩尔数,即是每消耗1 mol原子氧时生成的ATP的摩尔数。或指每对电子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原子所生成的ATP摩尔数.
- 熔解温度: 通常把加热变性使DNA的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熔点或熔解温度,用Tm表示。DNA的Tm值一般在82-95℃之间。DNA的Tm值大小与DNA的均一性、G-C含量、介质中离子强度、pH值和变性剂的添加等因素有关.
- 别构效应: 当某些化合物与酶分子中的别构部位可逆地结合后,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部位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促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
- 冈崎片段: 在DNA复制过程中,以复制叉向前移动的方向为标准,以5’-3’走向的模板链在其上新链也是以5’-3’方向合成,但是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随着复制叉的移动,合成出许多不连续的片段,称冈崎片段.
- 糖酵解: 葡萄糖或其他单糖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经酶催化氧化降解,生成丙酮酸并产生NADH和少量的ATP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不需要氧气,每一反应步骤基本都由特异的酶催化.
- 超滤: 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利用压力或离心力,强行使水和其他小分子溶质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被截留在膜上,以达到浓缩和脱盐的目的.
- 增色效应: 变性后的DNA从双螺旋结构变成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2008
- 核心酶: 核心酶由两个α亚基、一个β亚基、一个β’亚基和一个ω亚基组成。核心酶加上σ亚基组装成全酶(即α₂ββ’ωσ),α亚基与启动子上游元件结合,β和β’亚基是RNA聚合酶的催化亚基,构成酶的活性中心。核心酶只能使已开始合成的RNA链延长,不具有起始合成RNA的能力,而α亚基可以帮助核心酶识别转录起始位点,所以核心酶必须加入σ亚基才能表现出全部聚合酶的活性.
- 底物水平磷酸化: 是在被氧化的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作用。即底物在被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通过酶的作用可使ADP磷酸化生成ATP。底物水平磷酸化形成高能化合物是由于底物脱氢或脱水时伴随着分子内部能量的重新分布而形成高能键。底物磷酸化也是生物捕获能量的一种方式,与氧的存在无关,是以发酵作用进行生物氧化获取能量的方式之一.
- 熔解温度: 通常把加热变性使DNA的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熔点或熔解温度,用Tm表示。DNA的Tm值一般在82-95℃之间。DNA的Tm值大小与DNA的均一性、G-C含量、介质中离子强度、pH值和变性剂的添加等因素有关.
- 别构效应: 当某些化合物与酶分子中的别构部位可逆地结合后,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部位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促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
- 冈崎片段: 在DNA复制过程中,以复制叉向前移动的方向为标准,以5’-3’走向的模板链在其上新链也是以5’-3’方向合成,但是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随着复制叉的移动,合成出许多不连续的片段,称冈崎片段.
- 糖异生作用: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这些非糖物质主要是生糖氨基酸、乳酸、甘油、丙酮酸。在生理情况下,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饥饿和酸中毒时,肾脏也可成为糖异生的重要器官。其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过程,糖酵解途径中的大多数反应是可逆的,但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这三个关键酶催化的反应是放能的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中它们由另一些酶来催化绕过这三个能障,需要ATP供能,以保证合成途径的进行.
- 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蛋白质颗粒在各种介质包括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他的迁移速率决定于他所带来的净电荷以及分子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如果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一般添加量为0.1%)和少量疏基乙醇,则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与原来所带的电荷和分子形状无关.
- 巴斯德效应: 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酵母中通入氧气,葡萄糖的消耗量减少,抑制发酵产物积累的现象。在生醇发酵过程中,如果有氧的存在,3’-磷酸甘油醛脱氢产生的NADH不能用于乙醛的还原,使得乙醇的产量下降.
2009
- 分子伴侣:是一类蛋白质家族,涉及蛋白质的折叠,它们通过抑制新生肽链恰当的聚集,并排除与其它蛋白质不合理的结合,协助肽链的正确折叠.
- 结构域:是介于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之间的一种结构层次,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
- 增色效应:变性后的DNA从双螺旋结构变成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它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 多酶体系:由几种酶靠非共价键彼此嵌合而成的复合体。所有反应依次连接,有利于系列反应的连续进行,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同时便于对酶的调控。这类多酶复合体相对分子质量很高,大多在几百万以上.
- 呼吸链:又称为电子传递链,是由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能接受氢或电子的中间传递体所组成。代谢物(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在线粒体内经一系列传递体的传递作用,最终将氢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由于参与这一系列催化作用的酶和辅酶一个接一个地构成了链状反应,因此,常将这种形式的氧化过程称为呼吸链.这些传递体包括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同时还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凡参与呼吸链传递氢原子或电子的辅酶或辅基分别称为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2010
- 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利用压力或离心力,强行使水和其它小分子溶质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被截留在膜上,以达到浓缩和脱盐的目的.
- 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摩尔数相同,即A=T;
- 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摩尔数也相同,即G=C;
- 含氨基的碱基(腺嘌呤和胞嘧啶)总数等于含酮基的碱基(鸟嘌呤和胸腺嘧啶)总数,即A+C=G+T;
- 嘌呤的总数等于嘧啶的总数,即A+G=C+T.
- 结构域:是介于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之间的一种结构层次,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
- 反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这与通常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流从DNA到RNA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反转录。反转录过程的揭示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是对中心法则的重要修正和补充.
- 增色效应:变性后的 DNA 从双螺旋结构变成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 处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2011
-
DNA熔解温度:通常把加热变性使DNA的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 的熔点或熔解温度,用Tm表示. DNA的Tm值一般在82-95℃之间. DNA的Tm值大小与DNA 的均一性、G-C含量、介质中离子强度、pH值和变性剂的添加等因素有关.
-
亚基:通常是由一条多肽链盘旋,折叠和卷曲而成的三维空间结构,每个亚基都有自己的三级结构,单独存在时没有活性,几个亚基聚集成特定的构象时才具有生物活性。蛋白质四级结构就是亚基在寡聚蛋白的空间上的排列方式.
-
启动子:是指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 DNA 序列. 原核基因的启动子通常在转录起点上游-10和-35区域存在一些相似序列.-35区域是TTGACA,提供了RNA聚合酶6因子识别的信号.-10区是TATAAT,它含有较多的 A-T 碱基对,因而双链分开所需的能量也较低,有助于 DNA 的解链. 这些共有序列决定着转录的强弱,并且启动子的结构是不对称的,它决定了转录的方向.
-
前导链:DNA复制过程中,两条链均按5’到3’方向合成,其中一条链是可连续合成的,复制方向和复制叉前进的方向一致,称前导链.
-
酶原激活:使酶原转变为有活力酶的作用称为酶原激活,酶原的激活机制主要是分子内肽链的一处或多处断裂,同时使分子构象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从而形成酶活性中心所必要的构象.
-
尿素循环:又称为鸟氨酸循环,是由2分子氨(1分子氨是游离的,1分子氨来自天冬氨酸)和1分子CO2生成1分子尿素的环式代谢途径. 共有四步反应:①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②瓜氨酸的合成;③精氨酸的合成;④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 其中前两步反应在线粒体内进行,后两步反应子在细胞质内进行.
-
寡聚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基组成的酶,这些亚基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绝大部分寡聚酶都含偶数亚基,但个别寡聚酶含奇数亚基,亚基之间靠次级键结合,彼此容易分开。大多数寡聚酶,其聚合形式是活性型,解聚形式是失活型. 相当数量的寡聚酶是调节酶,在代谢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
脂肪酸合成酶系:指一类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多酶复合体,能催化脂肪酸的合成. 该复合体由7个酶组成,核心成分是酰基载体蛋白(ACP),其余6个酶分子按顺序排列在ACP的周围.
2012年
-
呼吸链
又称为电子传递链,是由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能接受氢或电子的中间传递体所组成。代谢物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在线粒体内经一系列传递体的传递作用,最终将氢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由于参与这一系列催化作用的酶和辅酶一个接一个地构成了链状反应,因此,常将这种形式的氧化过程称为呼吸链。这些传递体包括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同时还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凡参与呼吸链传递氢原子或电子的辅酶或辅基分别称为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
乙醛酸循环
某些植物和微生物内脂肪酸氧化分解为乙酰CoA之后,在乙醛酸循环体内生成琥珀酸、乙醛酸和苹果酸,此琥珀酸可用于糖的合成,该过程称为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脂肪酸经过β﹣氧化分解为乙酰CoA,在柠檬酸合酶的作用下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为柠檬酸,再形成异柠檬酸。随后异柠檬酸分解为琥珀酸和乙醛酸。再在苹果酸合酶催化下,乙醛酸与乙酰 CoA 结合生成苹果酸。苹果酸脱氢重新形成草酰乙酸,可以再与乙酰CoA 缩合为柠檬酸,于是构成一个循环。其总结果是由2分子乙酰CoA生成1分子琥珀酸。 -
限制性内切酶
具有识双链DNA分子中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 双链的核酸内切酶。其专一性很强,对底物 DNA 有特异的识别和切割位点,通常是对称性的回文结构,对DNA 双链切割后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产物仍为双链DNA片段,5’﹣端为磷酸基,3’﹣端为羟基。 -
辅酶
是指与酶蛋白结合比较松弛的小分子有机物质,通过透析方法可以除去,如辅酶I和辅酶II等。有许多维生素及其衍生物,如核黄素、硫胺素和叶酸,都属于辅酶。 -
必需脂肪酸
是指人体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慢无法满足机体需要,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 -
ACP
脂载体蛋,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低的蛋白质,它在脂肪酸合成中作为脂酰基的载体。它的辅基是磷酸泛酰疏基乙胺,辅基的磷酸基团与ACP的丝氨酸残基以磷脂键相连,另一端的﹣SH基与脂酰基形成硫脂键,这样形成的分子可以把脂酰基从一个酶反应转移到另一酶反应。 -
CoA
辅酶A,是一种含有泛酸的辅酶,在某些酶促反应中作为酰基的载体。 -
增色效应
变性后的DNA从双螺旋结构变成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
半保留复制
在复制过程中首先DNA 双链上碱基间氢键需破裂并使双链解旋和分开,然后每条链可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新的互补链,结果由一条双链可以形成互补的两条双链。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AN分子与原来 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在此过程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
2013
-
底物水平磷酸化
是在被氧化的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作用。即底物在被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通过酶的作用可使 ADP 磷酸化生成 ATP。底物水平磷酸化形成高能化合物是由于底物脱氢或脱水时伴随着分子内部能量的重新分布而形成高能键。底物磷酸化也是生物捕获能量的一种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的存在与否无关,它是以发酵作用进行生物氧化获取能量的唯一方式。 -
辅基
指以共价键和酶蛋白结合,不能通过透析除去,需要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才能与蛋白分开的辅助因子,如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卟咻,丙酮酸氧化酶中的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等。 -
蛋白质等电点
某一pH时,蛋白质分子中所带的正电荷数目与负电荷数相等,即静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移动,此时溶液的pH 即为该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
反转录
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这与通常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流从 DNA 到RNA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反转录。反转录过程的揭示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是对中心法则的重要修正和补充。 -
磷酸戊糖途径
指机体某些组织以 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 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
2014
-
比活力
比活力是表示酶的纯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每毫克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一般用酶活力单位/mg蛋白质表示。酶的比活力在酶学研究中用来衡量酶的纯度,对于同一种酶来说,比活力越大,酶的纯度越高。 -
ATP
腺苷三磷酸,是典型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物界普遍使用的供能物质。ATP 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酐键(A-P~P~P),均可以水解供能,ATP水解为ADP并供出能量之后,又可通过磷酸化重新合成,从而形成ATP循环。 -
cAMP
3’,5’﹣环腺苷酸,是由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水解并环化形成的,是细胞功能的调节分子与信号分子,是重要的代谢调节物质,许多激素通过它起作用,称第二信使。 -
葡萄糖效应
大肠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时,通常优先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只有当葡萄糖耗尽后,大肠杆菌经过一段停止期后,乳糖才能诱导β﹣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大肠杆菌才能充分利用乳糖,这种现象称为葡萄糖效应。 -
蛋白质变性
指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改变的现象。 -
联合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先与α﹣酮戊二酸在转氨酶的催化下进行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给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本身变成相应的α﹣酮酸。然后谷氨酸在 L﹣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进行氧化脱氨基,生成氨和α﹣酮戊二酸。这种将转氨基作用和 L﹣谷氨酸脱氢酶的氧化脱氨基作用结合起来的脱氨基的方式称之为联合脱氨基作用。
-
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蛋白质颗粒在各种介质包括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决定于它所带的净电荷以及分子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如果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一般添加量为 0.1%)和少量疏基乙醇,则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与原来所带的电荷和分子形状无关。
2015年
- 脂肪酸: 入体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慢无法满足机体需要,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
- 等电点: 某一pH时,分子中所带的正电荷数目与负电荷数相等,即静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移动,此时溶液的pH即为该分子的等电点。
- 同工酶: 是指结构、性质不同,但却能催化相同的反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群或酶型。其一级结构上的差异是由遗传决定的。它们的Km和Vm各不相同,通常用电泳将它们分开。同工酶对细胞的生长、发育、遗传及代谢的调节都很重要。
- 磷酸戊糖途径: 指机体某些组织以 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 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 操纵子: 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一种功能单位。操纵子包括在功能上彼此有关的结构基因和控制部位。控制部位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一个操纵子的全部基因都排列在一起,转录时为一个转录单位,将几个结构基因一起转录成一条多顺反子mRNA。调节基因通过控制操纵子的控制部位实现对操纵子的调节。
- 转录: 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的过程。即以双链 DNA 中的一条链为模板,以ATP、CTP、GTP、UTP 四种核苷三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可分为起始、延申和终止三个阶段。
2016年
-
分子伴侣
是一类蛋白质家族,涉及蛋白质的折叠,它们通过抑制新生肽链恰当的聚集,并排除与其他蛋白质不合理的结合,协助肽链的正确折叠。
-
电子传递链
又称为呼吸链,是由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能接受氢或电子的中间传递体所组成。代谢物(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在线粒体内经一系列传递体的传递作用,最终将氢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由于参与这一系列催化作用的酶和辅酶一个接一个地构成了链状反应,因此,常将这种形式的氧化过程称为呼吸链。这些传递体包括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同时还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凡参与呼吸链传递氢原子或电子的辅酶或辅基分别称为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
疏水相互作用
水介质中球蛋白的折叠总是倾向于把疏水残基埋藏在分子内部的现象,是非极分子间的一种弱的非共价的相互作用。
-
别构效应
当某些化合物与酶分子中的别构部位可逆地结合后,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部位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促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
-
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蛋白质颗粒在各种介质包括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决定于它所带的净电荷以及分子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如果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一般添加量为0.1%)和少量疏基乙醇,则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与原来所带的电荷和分子形状无关。
-
糖异生作用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这些非糖物质主要是生糖氨基酸、乳酸、甘油、丙酮酸。在生理情况下,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饥饿和酸中毒时,肾脏也可成为糖异生的重要器官。其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过程,糖酵解途径中的大多数反应是可逆的,但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这三个关键酶催化的反应是放能的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中它们由另一些酶来催化绕过这三个能障,需要ATP供能,以保证合成途径的进行。
2017年
-
同工酶
是指结构、性质不同,但却能催化相同的反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群或酶型。其一级结构上的差异是由遗传决定的。它们的Km和Vm各不相同,通常用电泳将它们分开。同工酶对细胞的生长、发育、遗传及代谢的调节都很重要。
-
蛋白质变性
指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改变的现象。
-
底物水平磷酸化
是在被氧化的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作用。即底物在被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通过酶的作用可使ADP磷酸化生成ATP。底物水平磷酸化形成高能化合物是由于底物脱氢或脱水时伴随着分子内部能量的重新分布而形成高能键。底物磷酸化也是生物捕获能量的一种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的存在与否无关,它是以发酵作用进行生物氧化获取能量的唯一方式。
-
别构效应
当某些化合物与酶分子中的别构部位可逆地结合后,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部位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促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
-
半保留复制
在复制过程中首先DNA双链上碱基间氢键需破裂并使双链解旋和分开,然后每条链可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新的互补链,结果由一条双链可以形成互补的两条双链。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AN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在此过程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2018年
-
DNA变性
指核酸双螺旋碱基对的氢键断裂,碱基间的堆积力遭到破坏,双链变成单链,使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但不涉及其一级结构的改变。凡能破坏双螺旋稳定的因素(如加热、极端的pH、有机试剂如甲醇、乙醇、尿素及甲酰胺等)均可引起核酸分子变性。变性后的DNA常发生一些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改变:①溶液黏度降低,DNA双螺旋是紧密的刚性结构,变性后则是柔软而松散的无规则单股线性结构,DNA黏度因此而明显下降。②溶液旋光性发生改变,变性后整个DNA分子的对称性及分子局部的构象改变,使DNA溶液的旋光性发生变化。③增色效应。
-
酶原
某些酶(绝大多数是蛋白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活力,这些无活力的酶的前身(或前体)称为酶原。
-
呼吸链
又称为电子传递链,是由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能接受氢或电子的中间传递体所组成。代谢物(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在线粒体内经一系列传递体的传递作用,最终将氢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由于参与这一系列催化作用的酶和辅酶一个接一个地构成了链状反应,因此,常将这种形式的氧化过程称为呼吸链。这些传递体包括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同时还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凡参与呼吸链传递氢原子或电子的辅酶或辅基分别称为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
核糖体
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在蛋白质合成的复杂过程中,它起到了把tRNA、mRNA以及多种酶和蛋白因子的作用协调起来的分子机床作用。核糖体是一个巨大的核糖核蛋白体,要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在原核细胞中,它可以游离形式存在,也可以与mRNA结合形成串状的多核糖体。
-
蛋白质的结构域
是介于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之间的一种结构层次,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
2019年
-
脂肪动员
储存在脂肪组织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经血运输到达其他组织细胞,以供氧化作用。
-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是扩增样品中 DNA 量和富集众多 DNA 分子中的一个特定 DNA 序列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以目的 DNA 分子为模板,以一对分别与模板 5’ 末端和 3’ 末端相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沿着模板链延伸至完成新的 DNA 合成,重复这一过程,即可使目的 DNA 片段得到扩增。组成 PCR 反应体系的基本成分包括:模板、特异性引物、耐热性 DNA 聚合酶、dNTP 以及含有 Mg2+ 的缓冲液。基本反应步骤为变性、退火、延伸。
-
氧化磷酸化
当电子从 NADH 或 FADH2 经过电子传递体系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将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用以使 ADP 磷酸化为 ATP,这一全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也称电子传递体磷酸化)。
-
氧化
脂肪酸通过酶催化 α 与 β 碳原子间键的断裂、β﹣碳原子上的氧化,相继切下二碳单位而降解的方式称为 β﹣氧化。脂肪酸的 β﹣氧化在细胞线粒体基质中进行。β﹣氧化是脂肪酸分解的主要代谢途径。每次 β﹣氧化降解由脱氢、加水、脱氢和硫解四步反应组成。
-
乙醛酸循环
某些植物和微生物内脂肪酸氧化分解为乙酰CoA 之后,在乙醛酸循环体内生成琥珀酸、乙醛酸和苹果酸,此琥珀酸可用于糖的合成,该过程称为乙醛酸循环。脂肪酸经过 β﹣氧化分解为乙酰CoA,在柠檬酸合酶的作用下乙酰CoA 与草酰乙酸缩合为柠檬酸,再形成异柠檬酸。随后异柠檬酸分解为琥珀酸和乙醛酸。再在苹果酸合酶催化下,乙醛酸与乙酰CoA 结合生成苹果酸。苹果酸脱氢重新形成草酰乙酸,可以再与乙酰CoA 缩合为柠檬酸,于是构成一个循环。其总结果是由 2 分子乙酰CoA 生成 1 分子琥珀酸。
-
操纵子
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一种功能单位。操纵子包括在功能上彼此有关的结构基因和控制部位。控制部位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一个操纵子的全部基因都排列在一起,转录时为一个转录单位,将几个结构基因一起转录成一条多顺反子 mRNA。调节基因通过控制操纵子的控制部位实现对操纵子的调节。
-
多酶体系
由几种酶靠非共价键彼此嵌合而成的复合体。所有反应依次连接,有利于一系列反应的连续进行,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同时便于对酶的调控。这类多酶复合体相对分子质量很高,大多在几百万以上。
2020年
-
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与底物竞争,因酶的活性中心不能同时既与抑制剂(I)作用,又与底物(S)作用,从而阻止底物与酶的结合,是最常见的一种可逆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与底物相类似的结构,与酶形成可逆的 EI 复合物。但 EI 不能分解成产物 P,酶反应速度因此下降。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解除这种抑制。
其动力学特征是:
- Km 增大、Vm 不变。
- 抑制程度只与抑制剂浓度有关。
-
变构酶
变构酶又称别构酶。这类酶是寡聚体蛋白,含有两个或多个亚基。变构酶含有活性部位和调节部位,活性部位负责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调节部位负责控制别构酶的催化反应的速度。每一种变构酶的调节部位只能与它的专一性的调节物非共价的结合,当专一性底物与其调节部位结合时,其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使酶的催化部位对底物的结合和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改变其酶促反应速率及代谢过程。
-
半保留复制
在复制过程中首先 DNA 双链上碱基间氢键需破裂并使双链解旋和分开,然后每条链可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新的互补链,结果由一条双链可以形成互补的两条双链。这样新形成的两个 DNA 分子与原来 DNA 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在此过程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 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
底物水平磷酸化
是在被氧化的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作用。即底物在被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通过酶的作用可使 ADP 磷酸化生成 ATP。底物水平磷酸化形成高能化合物是由于底物脱氢或脱水时伴随着分子内部能量的重新分布而形成高能键。底物磷酸化也是生物捕获能量的一种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的存在与否无关,它是以发酵作用进行生物氧化获取能量的唯一方式。
-
DNA熔解温度
通常把加热变性使 DNA 的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 DNA 的熔点或熔解温度,用 Tm 表示。DNA 的 Tm 值一般在 82-95℃之间。DNA 的 Tm 值大小与 DNA 的均一性、G-C 含量、介质中离子强度、pH 值和变性剂的添加等因素有关。
-
尿素循环
又称为鸟氨酸循环,是由2分子氨(1分子氨是游离的,1分子氨来自天冬氨酸)和1分子CO2生成1分子尿素的环式代谢途径。共有四步反应:①氨基甲酰碳酸的合成;②瓜氨酸的合成;③精氨酸的合成;④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其中前两步应在线粒体内进行,后两步反应子在细胞质内进行。
-
酮体
是脂肪酸在肝内代谢生成的一类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酮体作为能源物质在肝外组织氧化利用。
-
氨基酸等电点
在某一pH值时,氨基酸分子中所带的正电荷数目与负电荷数相等,即静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移动,此时溶液的pH 即为该种氨基酸的等电点。
2021年
-
转氨基作用
在氨基转移酶(转氨酶)的催化下,一分子a﹣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分子a﹣酮酸的酮基上,生成产物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为a﹣酮酸。转氨酶绝大多数的α﹣酮酸底物是a﹣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转氨酶种类多、分布广、活性高,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中都存在,不同的氨基酸需要不同的氨基酸转移酶催化。转氨酶的辅酶是磷酸吡哆醛。 -
共价修饰调节
通过其他酶的催化作用,在调节酶的酶蛋白中某些氨基酸残基上共价结合或去除某种化学基团,从而使酶分子的共价结构和构象发生变化,实现活性形式与非活性形式的互相转变,这种酶活力的调节方式称为共价修饰调节。大多数共价修饰是可逆的,酶的共价修饰包括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乙酰化与脱乙酰化、甲基化与脱甲基化,腺苷化与脱腺苷化,以及﹣SH与﹣S-S﹣的互变等,以磷酸化修饰最为常见。 -
多酶体系
由几种酶靠非共价键彼此嵌合而成的复合体。所有反应依次连接,有利于一系列反应的连续进行,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同时便于对酶的调控。这类多酶复合体相对分子质量很高,大多在几百万以上。 -
顺式作用元件
DNA中与转录启动和调控有关的核苷酸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作为RNA 聚合酶或转录调节因子的结合部位,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 -
葡萄糖效应
大肠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时,通常优先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只有当葡萄糖耗尽后,大肠杆菌经过一段停止期后,乳糖才能诱导B﹣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大肠杆菌才能充分利用乳糖,这种现象称为葡萄糖效应。 -
淀粉糊化
淀粉在冷水中不溶解,但在加热的情况下淀粉颗粒吸收水而膨胀,分散于水中,形成半透明的胶悬液,此过程称为糊化。糊化作用的本质是淀粉粒中有序及无序(晶质与非晶质)态的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开,分散在水中成为胶体溶液。糊化后的淀粉又称为a﹣化淀粉。
2022年
-
同工酶
是指结构、性质不同,但却能催化相同的反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群或酶型。其一级结构上的差异是由遗传决定的。它们的Km和Vm各不相同,通常用电泳将它们分开。同工酶对细胞的生长、发育、遗传及代谢的调节都很重要。 -
酰基载体蛋白
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低的蛋白质,它在脂肪酸合成中作为脂酰基的载体。它的辅基是磷酸泛酰疏基乙胺,这个辅基的磷酸基团与ACP 的丝氨酸残基以磷脂键相连,另一端的﹣SH基与脂酰基形成硫脂键,这样形成的分子可以把脂酰基从一个酶反应转移到另一酶反应。 -
增色效应
变性后的DNA从双螺旋结构变成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 处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
还原糖
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在糖类中,单糖含有游离羰基,具有还原性,其羟基也可被氧化,双糖中含有游离半缩醛羟基容易被较弱的氧化剂氧化的糖也是还原性糖。 -
反馈抑制
是反馈调节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反馈抑制是指在序列反应中终产物对反应序列前头的酶的抑制作用,从而使整个代谢反应速度降低,降低或抑制终产物生成速度。受反馈抑制的酶一般为别构酶。 -
多顺反子
在原核细胞中,通常是几种不同的mRNA连在一起,相互之间由一段短的不编码蛋白质的间隔序列所隔开,这种mRNA 叫做多顺反子mRNA。